2月18日,两名社会爱心人士来到刘通家中,与刘通的母亲和弟弟刘铁磊交流。
寒假期间,刘丽在寒冷的大街上等候着游人来购买气球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影报道
对于刘通、刘丽、刘铁磊兄妹3人来说,今年的春天格外温暖,因为他们又能在校园里安心学习了。
本报2月15日以《兄妹寒假“打工”挣学费》为题,报道了北京市石景山区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树仁学校学生——来自安徽农村的刘通兄妹3人,因为父母生病、家庭贫困,在寒假卖气球挣学费的报道,经中国教育新闻网和雅虎网公益频道转载后,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向刘通兄妹伸出了援手。
2月18日,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刘女士和北京市朝阳区市民于女士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看望刘通兄妹,并给他们送来了电脑、电视、学费等。上海、香港、澳大利亚等地的读者也纷纷来电了解核实详细情况,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家住湖北武汉的心理咨询师张老师拿出2万元帮助刘通家还清所有债务;北京朝阳区某医院的王医生每月给予刘通家1000元的生活补贴;石家庄精英学校表示要与树仁学校结成对子,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民工子弟顺利完成学业……
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慷慨救助,父母的病有钱医治,兄妹可以安心学习,刘通很高兴。但他告诉记者,做小生意补贴家用的事他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
《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28日第二版